川剧声腔音乐 - 灯戏

赵晶芳 2022/3/3 15:00:10     来源:21天入门公众号     点击:692     序号:4206
赞同 共获得0个赞同

川剧的“灯戏”,实指用“灯调”演唱的剧目。单以“声腔”而论,在当代的戏曲声腔音乐系统研讨中,划归于“民间歌舞范例诸腔系” 。但在“剧种”意思上,“四川灯戏”又被视为另一个剧种群体。

灯戏的声腔亦统称“灯调”,首要盛行于川北、川东地域。一般以“胖筒筒腔”(因主奏乐器“胖筒筒琴”得名)为主,其次是“神歌腔”和杂腔小曲。也另有“灯弦腔”、“老灯调”、“灯句子”、“灯戏正调”等说法。

演唱的剧目,多以近代基层人民的生活内容为题材,如《驼子回门》《打城隍》《请常年》《课子图》《张荡子薅豆》《黄草坡》《闹窑》《花鼓闹庙》《王小二闹店》《王大娘补缸》《鲤鱼哥讨亲》《黑狗儿报喜》《借东西》《小放牛》等。

道光往后,“四川灯戏”因“灯班”的活动频仍而渐被视为一种民间小戏的群体盛行于四川各地。并因地区、方言和剧目、音乐、扮演等差别,构成了相对不同的处所作风和特征。较有代表性的如盛行于南充地域的“川北灯戏”、盛行于涪陵地域的“秀山花灯戏”、盛行于雅安地域的“芦山花灯戏”、盛行于泸州地域的“古蔺花灯戏”、盛行于乐山地域的“夹江堂灯戏”、盛行于梁平县的“梁山灯戏”、盛行于巫山县的“踩堂戏”等。

20世纪80年代,川剧的灯戏与“四川灯戏”相互模仿、相互穿插而双管齐下。但从“声腔音乐”角度看,其剧目、扮演、音乐等方面的区别并不分明(一样的史料,既用于川剧的灯戏,也用于“四川灯戏”)。

例如,曾惹起国内戏曲界存眷和洽评的川北灯戏《包公照镜子》《灵牌迷》《赶隍会》《郑板桥买缸》等剧目,皆是由川北地域南充、岳池、苍溪等地的川剧扮演集团上演。

希望这篇文章对您学习川剧能有所帮助,如果你有在学习川剧时遇到任何问题,可以点击这里提问,很快就会有川剧高手解答你的问题。

(文章源于用户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发表评论

大家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