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梆子流派的介绍

郭元明 2022/3/2 18:51:59     来源:21天入门公众号     点击:1244     序号:4173
赞同 共获得0个赞同

从河北梆子的构成,到衰亡起,其间,曾呈现过三个大的艺术派别。一支为直隶老派,一支为山陕派,这两派统称为京梆子。在这两派之后,又发生了一个直隶新派,标志着河北梆子汗青的不同开展阶段。每种派别都对河北梆子的开展起了宏大的推进作用。  

直隶老派,生善于乡村,细分起来,另有南北之别,以上海为中央的河北梆子,谓之南派;以京、津为中央,盛行于河北、山东以及东北三省的河北梆子,谓之北派。两派比拟,南派略弱,北派较强。南派构成的时间,是在清光绪中期,是由北派派生出来的。

直隶老派的特色,包含南北派在内,总的讲是文武兼备,唱做兼顾,唱文戏的也会演武戏,文武不分,只是不同演员各有着重罢了。在剧目方面很注重改造,河北梆子时装戏的衰亡,就是由直隶老派率先搞起来的。北派的唱念,基本上是以直隶言语为根底,留有一些山陕神韵。

演唱上考究平缓、伸展、刚毅、纯朴,尚精练,不尚花哨;而南派的唱念特色,虽然也以直隶言语为根底,但在唱腔上却较多地保存了原系山陕梆子的"二音"假声花腔,兼顾委婉优美之趣,这种假声花腔北派演员多不喜用,趋于镌汰。南派之因此保存了此腔,这与南方群众爱好听它是分不开的。但是在念白中,却较北派更直隶化,很少有山陕神韵。南北两派虽然有这些区别,两派的共同之处,仍是多于不同之处,究竟都是直隶老派。  

山陕派,首如果由来自山陕的艺人构成的。光绪时期,有较多的山陕梆子艺人(山西人居多)先后拥入北京,改唱河北梆子。这些艺人为了与直隶老派梆子演员协作上演,同时也是为了博妥本地观众的欢送,在登台献艺之前,必先经过短期的改弦更腔的改革,这种改革,其时谓之"治扭"。

山陕艺人唱的这种经过"治扭"的梆子,自然与隧道的直隶老派梆子有所不同,特殊是在念白方面仍难免带有浓厚的山陕神韵。虽然有些山陕派演员在念白中糅进了直隶语音,但老是不隧道,其时人称这种直隶语音与山陕语音掺半的口白为"臭板子"。也有少数山陕演员仍念"蒲白"(以山西蒲州语音为根底的韵白),保持不改,并以此为正宗,这是山陕派在念白方面的明显特点。

在唱腔方面,与直隶老派比拟起来,板式构造与运用标准全都相似,唯情味、神韵有差异,山陕派拥有苍凉、悲壮、哀怨、辛酸的特色。除此,在扮演方面,山陕派十分崇尚绝技。如翎子功、翅子功、发缕功、髯口功、椅子功、跻功等,都是山陕演员所善于的。在这方面胜直隶老派一筹。

像前面提到的十三旦(侯俊山)、十三红(孙培亭)、十二红(薛固久)、元元红(郭宝臣)、五月仙(商文武)、捞鱼鹳等山陕派代表人物,均善于此道。山陕派与直隶老派的协作,变成了光绪年间河北梆子与京剧争衡的场面,扩展了河北梆子的影响,推进了剧种的开展。  

直隶新派,是一支在直隶老派根底上生长起来的河北梆子新军,是直隶老派的新开展。新派梆子衰亡于清末民初,它以迅猛之势风行剧坛,囊括了直隶老派与山陕派的上演阵地。迫使直隶老派演员纷繁师法,山陕派远而避之,吞没不彰,乃至负气概正盛的京剧也遭到了很大打击,一举成为河北梆子的主流。梆簧争衡的情势,自此转为新派梆子与京剧之争。  

直隶新派以女演员为中央,以唱功杰出著称。唱腔上较老派繁难,拥有高亢、华美、迂回、腾跃的特色,极富于震动力,听后使人觉得爽快淋漓,回肠荡气,伴奏音乐也极为火炽、剧烈。其唱念一扫老派梆子所保存的某些山陕神韵,彻底河北处所化了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所盛行的河北梆子,就是直隶新派的连续。  

新派演员一般说来是以文戏为主,不尚武功,更绝少有山陕派那样的绝技扮演,演出的剧目多是唱功戏。别的,新派还承继了直隶老派编演时装戏的传统,大演时装戏。新派梆子在其兴隆时代,继承了由老派开辟的流布地区,依然是南到上海,北至哈巴罗夫斯克和乌兰巴托。  

新派在艺术上擅长改造,不为旧习所拘谨,攻破了以山陕为正宗的传统观点。不只彻底改革了老派直隶梆子中的山陕余音,完全由直隶语音取而代之,并且还创出了很多新的唱腔板式,如[大慢板]、[反调二六]、[单导板]、[长搭调]等,这些都是老派梆子所没有的。

希望这篇文章对您学习河北梆子能有所帮助,如果你有在学习河北梆子时遇到任何问题,可以点击这里提问,很快就会有河北梆子高手解答你的问题。

(文章源于用户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发表评论

大家评论